读时间煮雨的诗
来 源 :- | 作 者 : ​刘益善 | 发布时间 : 2022-08-20 | 402 次浏览 : | 分享到:


彭春霞网名“时间煮雨”,我对这网名所含意义不甚理解。让人不甚理解或许也是一种追求。彭春霞是大别山区罗田县的一位初中语文老师,第一次见到她是朋友介绍她到武汉找我,说她是一个诗歌作者,要向我求教。匆匆一见,感觉这女孩开朗大方,漂亮且会打扮。第二次见她是在黄梅老祖寺的禅文化笔会上,通过两天的观察交往,在第一次的印象上,又多了聪慧与活力。后来有一天,她从微信上发来她的学生答的两份卷子,卷子上的题目是对《我们在草地上数星星》一诗的诗意理解。这首诗是我三十多年前写的,初中语文辅导教材一直在用(当然没有通知我,也没付给我稿酬),卷子上她学生的答案都很优秀。在微信里,她说她当着学生们的面讲:“这是我的老师写的。”

我就这样被时间煮雨老师了。

这样的一个学生,要出一本诗集,请我给她写序,那是不能推脫的。

彭春霞的诗集有个副标题是“情感诗128首”。

诗本身是情感的产物,情感虽都源自人的心灵,但种类繁多,积极的消极的,低沉的向上的,虚假的真挚的,悲哀的喜悦的,还有亲情、友情、爱情,或者是几种情感的复杂交织。用诗歌表达情感,大抵是要抒发美好的积极的向上的情感,如果诗歌里面是虚假的低俗的或者是垃圾情感,那是没有价值与意义的。

七零后或八零后的女孩,基本上过的是平安日子,没有饥饿痛苦等切身体会,她们的诗一般都是锦绣年华阳光灿烂,写爱情那也是冬暖夏凉春花秋月,现代点的,写自我感觉或唠唠叨叨或抽象晦涩,没有我们老一代的诗人那种使命感和责任感,写得自由自在。

彭春霞也属于这类年轻人,但她的诗离她的生活环境与人群很贴近,很阳光,没有唠叨没有呓语和穿过什么去睡什么的东西。她的这种诗,可能更让大众读者接受,并且好理解,因而传播面就要广大得多。

彭春霞128首情感诗的情,可分三类:爱情、亲情、乡情。按比重分,百分之九十写爱情,剩下百分之十才是亲情与乡情。

 

说好了紧紧携手

说好了不再回头

你的脚步渐行渐远

春的情意早已覆盖枝头

花开花谢四季

我只深情对你

虽不采撷

只想挽留......

          (《忆春》)

 

不记得某月某年

雪花飘逸的夜晚

坐在村头的小河边

夜  很远很远

你我那么近

听到彼此心跳加快

没有多余的话

你的拥抱如此甜甜

我  紧紧不愿松开

远处

一瓣雪在空中的容颜

好浅好浅

重复了多少遍的诺言

终究抵不过

岁月的磨洗和掩埋

风儿还是代替你

说出了再见

多想最后看你一眼

就一眼

你的背影已消失在

茫茫夜色间

我的眼泪在打转

一滴落在手心

冰冷冰冷

另一滴挂在

你刚刚吻过的脸上

         (《那个夜晚》)

 

花在哪里

叶就在哪里

你在哪里

我就在哪里

   (《花和叶》)

 

 彭春霞的这些爱情诗,是一种尽情的倾诉,心中有情,不藏不掖,和盘托出,时而急促,一句紧跟一句;时而舒缓,不急不忙,说得清清楚楚。“思念如酒/愈久愈稠”(《思念如酒》),像这样的詧句般的诗行,有不少,这里我摘几句我特别喜欢的。“你不来,梦缺了一角/你来了,梦就圆了”;“ 此刻,我让晨曦/妩媚了整个村子”;“ 赤着脚,我踩痛了脚下的沙”;“我无法将自己丰满成一道/供你欣赏的风景”。诗人写诗如果没有几句人们喜欢的句子,也是悲哀啊!艾青有“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?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”;海子有“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”;顾城有“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晴,我用它寻找光明。”

除了爱情诗,彭春露的诗中还有一些写她儿时乡村生活的乡情诗,写她妈妈、婆婆、女儿和她所教的学生的亲情诗。

 

你若不停的闹

我便不住的笑

宠你的感觉很美好

既然前世做了

爸爸的小情人

今生就当我的小棉袄

(《宝贝的天空》)

 

这首写女儿的诗很俏皮。

一首《婆婆的手》,刻画出了婆婆劳动者的形象,作者对婆婆的尊重和婆婆对媳妇的爱。


    婆婆的手

    有深深浅浅大小不一的裂痕

    这次病愈后

    有几处似乎撑开了

    一道道坎坎沟沟


    像门槛般的粗糙

    却稳稳当当

    将一碗鸡汤熬成了岁月悠悠

    好评如潮

    我总是笑着对您说

    好吧

    媳妇儿熬成了婆婆

    婆婆似乎又熬成了保姆

 

彭春霞的诗不论写爱情还是乡情、亲情,使用的手法大致都是倾诉与述说,很朴实,没有什么很新奇很现代的手法,这是作者的追求,也没必要都去现代和先锋吧。

以上是边读边记,几点想法,权当是序。

 

刘益善

2017年10月10日 于东湖翠柳街。


(作者介绍:湖北省作协副主席、副厅级干部,现任《芳草·潮》杂志特邀主编,原《长江文艺》杂志社社长、主编。湖北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,著名诗人、作家。已发表各类文学作品500余万字,出版诗集、散文集、小说集、长篇纪实等专著30余部,曾有多篇诗作及散文被译介国外,选入中小学课本。曾出席过第五次、第六次、第七次、第八次全国作家代表大会,并获湖北出版名人奖和湖北省优秀编辑称号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