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路悠悠 郁郁葱葱 一路生花——一本写尽人生繁华的回忆录
来 源 : | 作 者 : 陌染 | 发布时间 : 2023-05-12 | 328 次浏览 : | 分享到:


悠悠人生路,时而生机勃勃,时而黯然无光,七十余载,张超球一路生花,用人生经历淬炼出了这本《行路悠悠谁慰藉》的散文集。

作为一个“50”后,张超球见证了祖国的强大、时代的变化、新时代人们的成长,时代的印记也成为了他思想上的闪光点。人过半百,最爱回忆过去,他用文字抒写人生历程,用最真挚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情感,向我们伟大的祖国致敬,向我们伟大的时代至致敬,向那些奋斗不止的人民致敬。行路悠悠谁慰藉?大抵是奋斗激情,更是那一腔爱国之情吧。

·Part one




《行路悠悠谁慰藉》作为一本散文集,虽是收集的作者零散的作品,但是却用“感恩”穿起了整本书。本书共分为了五个部分,从儿时回望到求学之路,再到社会磨砺,最后回归到生活,走出的每一步,都成为了人生画卷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在他的文字里,可以感受到至深的亲情,他下笔用情至深,总会让人泪眼婆娑。

儿时的狂风骤雨,吹到了现在,却清风拂面,春雨贵如油,让人不舍得丢弃。年少懵懵懂懂,尚且不懂“父母在,人生尚有来处;父母去,人生只剩归途”的真正含义,长大之后,才彻底明白什么叫做“子欲养而亲不在”,在张超球的成长里,不仅有父母的陪伴,还有那些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、和自己组成另一个家庭的岳母......苍苍暮年,垂垂老矣,那些陪伴自己成长的人已经成为了回忆,字里行间感受到的尽是感恩和怀念。

在怀念自己母亲时,单单是简单的文字,就让人感受到肝肠寸断的思念。他说“多次梦您泪不干,阴阳两隔肠疼断”,一语写尽了多少失去至亲游子的心声啊。忆往昔,岁月匆匆,我们不知何为爱,不知何为家,只知一回头一转身,便有一盏灯为自己亮起。成人的悲伤,是沉默的。以前尚且不懂,为什么大人都想做回小孩子,后来才知道,只有小孩子才能够享受到完整的家的温暖。最近总是在怀念逝去的至亲,时常让人泪眼朦胧,总是有着“子欲养而亲不在”的遗憾。

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岳母,作者也是倾注了心血和爱意,许是和岳母之间浓厚的感情,所以他总是觉得岳母不会离开自己,即便离开了,也让人觉得对方时时刻刻在身边守护着。他说,总觉得岳母没有离去,因为岳母生前尽为后人,走前也没麻烦前人。这似乎,就是我们身边离开的每一个人,他们似乎都没有离去,都化作了天上繁星,为我们后人指引方向。更何况,岳母是一个极其坚强的女人,岳母的精神大概是一直让作者难以忘怀的吧。突然就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爷爷,一个老教师,他离开已有两年,却让我觉得他无处不在,他的亲和待人、严以律己的品性始终萦绕着我。人离去,精神却永不会散。



Part two·


《不见了的,我那葱郁的家园》


一下子让人想起了鲁迅先生的百草园。郁郁葱葱的家乡,似乎离我们越来越遥远,那草木虫鱼鸟兽,渐渐成为了图册。我们所经历的童年,也成为了回忆。那不见了的,不止葱郁的家园,还有葱郁的儿时岁月。

人生总是有很多时刻值得我们记录,以前的人啊,喜欢用笔写下一生经历,就像作家杨绛,她用文字描绘了生活的真实。现在的人啊,喜欢用相机记录当下,企图留住每一个生活瞬间,表达每一刻情绪。但是我仍旧喜欢透过文字发现别人的故事,就像是以文会友。张超球就是这样的存在,他人到中年,开始用笔回忆人生,画出的是百草园,是青春躁动,更是奋斗激情,线条却无比柔软,让读者感受到的是年过半百的柔和与沉静,历经千帆,血性和刚硬都渐渐成为春日长河,温温和和。

少年时期,最是快乐,老师的谆谆教诲,和同学一同上课、玩耍,校园里的时光最让人难忘,在他笔下感受到了校园的美好;走出校园,初入社会,有兴奋,有新奇,亦有期待,在生产队里贡献青春力量,在铁建队伍里激情四射,他仿佛有用不完的力量,一心为祖国做出应有贡献;三尺讲台,书写大写人生,走出生产队,走上讲台,从为国建设到为国培养人才,这一路走来,尽是对祖国的热爱,对人生最美的诠释;苍苍暮年,垂垂老矣,精彩不止,踏上新的人生旅程,感受到的是新时代老年人的惬意生活,游山玩水书写人生,访亲会友乐在其中,人生畅意不过如此吧。

一味怀念,只会徒增悲伤。作者总是让人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,怀春悲秋的情绪总是能够得到升华。前面还在为自己葱郁家园的消逝而淡淡忧伤,下一秒就有了冬天温暖的阳光,生活的困苦终有时,那些潦倒的生活也在国家的惠民政策下得到了改善。每一处都是希望,是奋斗给的希望,更是国家给的底气。





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探寻人生真谛,行文至此,对于这散文集有了更深刻的情感,不只是情感的共鸣,更多是灵魂上的碰撞,在追寻人生价值上的共同追求。张超球用自己人生经历,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,用文字告诉了我们正当其时的青年要不断奋斗,要做祖国建设路上的推动者。作者作为一个有追求、有理想的人,他面对工作的态度,让人钦佩,在职教这条路上没有浑浑噩噩,而是积极探索,为农村职高学子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他们的道路,这无疑是对我们的巨大鼓励。

相信《行路悠悠谁慰藉》,不止是散文回忆录,更是作者给予我们人生行程上最大的慰藉!